我的大学档案在自己手里,几乎丧失使用价值!
作为一名已经毕业多年的大学生,我始终没有重视管理自己的档案,把它放在自家的抽屉里已经多年,最近才发现这些自认为安全的档案竟然几乎丧失了使用价值,我深感后悔。
我想,跟我一样,有很多毕业生因为工作流动、违约跳槽、下海经商、单位改制等原因而没有管理个人档案,最终导致档案“死亡”。但是,毕业生档案属于公共财产,被视为资格的基础和证明的依据,管理不当会对毕业生本人及其相关权益造成一定的影响。
那么,怎样管理个人档案呢?首先,对于大学生的档案管理,按照国家政策可分为三种方式管理,也许就是这三种方式,阻止了我们管理档案的脚步。
第一种,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事局接收。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在生源地范围内就业的毕业生和暂时不想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在生源地就业后办理手续简单方便,而缺点是两年内如离开生源地就业,需重新办理改派手续。
第二种,把档案留在学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籍和档案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申请档案留校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的,学校将其档案和户口迁回生源地,学校不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这种方式适合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学校诚信度较高,代为保管户口关系和档案不收取额外费用,其缺点是毕业生档案留校只是延长了择业期,与学校没有人事隶属关系,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都不能出具。
第三种,把档案转至就业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考研、创业、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易于毕业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缺点是如果毕业生与指导中心交流相对少,则容易造成信息不畅。
对于毕业多年的我来说,这三种方式都已不再适用,而我所面临的问题是我的档案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我曾尝试找人办理档案转移的相关手续,但很多国家政策的改变,让我陷入了无本之木的境地,不知道该怎么补救。
我深刻认识到,我们要重视管理个人档案,不仅是为了顺利解决相关手续,更是为了自身权益的保障。因此,我提醒大家,如果你的档案仍在自己手里,请尽快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办理档案转移,避免日后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已经出现了类似我这样的情况,要尽快对个人档案进行激活。可以去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补办相关手续,将档案激活,也可以委托有资质的人力资源公司代办,把档案放到相应的管理部门,避免档案记录出现“断层”,已经遗失了档案的个人应尽快补办档案。
总的来说,我们要重视个人档案管理,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不留死档,不断电子化,才能让我们的档案始终保持其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