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档案”搁手里,害得我工作难!
都说人无远虑,必定有近忧。可如果连近忧都没有办好,那么离远虑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近了!这就是“死档案”的厄运,因为懒惰或无知,将档案放在家里一动不动,这可能会让你在今后的工作中碰壁无数。
近年来,很多毕业生和初次就业者对于自己的人事档案并不是很在意,或者说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于是,“死档案”这个词就开始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中频频出现。其实,“死档案”并不是档案本身的问题,而是管理者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有必要重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的实质。
“死档案”,其实就是指那些一直没有得到管理、整理的人事档案,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档案常常被放在家中,仅作为过去的回忆,而没有被正确的管理和使用。诸如工作证明、出国定居、办理养老保险等手续都需要依赖于人事档案,对于一份没有激活的“死档案”,这些手续将会变得异常复杂和麻烦。
那么,如何避免“死档案”的出现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留心毕业生档案管理政策
毕业生档案的管理主要由学校负责,因此,毕业生应该第一时间查询当地政策,了解学校所规定的毕业生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办理毕业手续,避免在毕业后延误了档案整理的机会。同时,在毕业之后尽早到最近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或人事档案管理中心了解档案的相关情况,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档案管理计划。
2、积极管理个人人事档案
个人人事档案并不是一份平凡的文件堆,它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积极地管理这些档案。具体的方法包括:及时办理档案转接手续、建立个人档案档案袋、多途径收集个人荣誉和奖项、及时整理更新档案信息等。
3、委托权威机构进行档案管理
对于那些已经存在,但因为个人原因而无法管理的档案,多数人常常将其放置在家中,等待机会。其实,这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处理方式。相对来说,委托有资质的档案管理机构进行档案管理,无论是从完整性还是管理效果上来看,都更具优势。这不仅能够有效保证文件的安全性,更是为个人工作带来了极其大的便利。
总的来说,“死档案”并不是一个令人愉悦的话题,但如果我们能够积极拥抱这个现实,努力管理好自己的人事档案,并及时激活那些尚未使用的“死档案”,那么,就一定会走得更加坦然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