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档案竟在我抽屉里几年?!该怎么办?
大学毕业,新的工作和生活开始,但是有些毕业生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去接收自己的档案,索性把档案给放在了自家抽屉里。几年过去了,这些档案就成了“死档案”。这对毕业生来说是一种损失,因为档案对于很多事情都是必须的,比如工龄计算、职称评审、出国定居等等。但是,没关系,毕竟我们还可以挽救。接下来是关于大学刚毕业档案在自己手里的问题的相关知识和办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档案在单位是有很高的价值的。很多的工作都可以依靠档案来进行,并且档案也是获得职称、转正定级等必要条件。因此,我们不能让自己的档案成为“死档案”,需要尽快行动。
对于这种情况,国家也提供了三种管理办法,我们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
一是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事局接收。这个方式适合那些想要在生源地范围内就业的毕业生和暂时不想就业的毕业生。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在生源地就业后办理手续方便,但缺点是如果两年内离开生源地就业,需要重新办理改派手续。
二是把档案留在学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籍和档案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这种方式适合有就业意愿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学校诚信度较高,代为保管户口关系和档案不收取额外费用,但其缺点是档案留校只是延长了择业期,与学校没有人事隶属关系,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都不能出具。
三是把档案转至就业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这种方式适合准备考研、创业、灵活就业的毕业生。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容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缺点是如果毕业生与指导中心交流相对少,则容易造成信息不畅。
如果我们的档案已经变成“死档案”,该怎么办呢?其实也有两种常用的办法:
一是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补办相关手续,将档案激活。这种方式适合那些时间不长、档案记录没有断层的毕业生。
二是委托人力资源公司代办,让档案放到相应的管理部门,避免档案记录出现“断层”。如果档案已经遗失了,我们就需要尽快补办档案,以免影响日后的一些事情。
总体而言,把档案留在自家抽屉并不是明智之举,毕业生需要尽快行动,把档案进行激活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妥善处理档案,避免档案变成“死档案”。这样才能保证毕业生的权益和未来的发展。